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02:47:18   浏览:930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卫监督发[2004]1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放射源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3]17号,以下简称《通知》)对卫生、公安和环保等部门的放射源监管职责进行了调整,卫生部门的职责是:负责放射源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管理工作;负责放射源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的准入管理;参与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应急工作,负责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医疗应急。为认真贯彻中编办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医用辐射的准入管理和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结合职能调整,提出以下工作要求:

一、 积极配合清查放射源专项行动,认真做好放射卫生抽检工作
放射源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利益。党和国家领导非常重视,并多次做出重要批示。为加强放射源的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牵头,会同卫生部、公安部等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行动。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参与,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此项工作。
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防治监管是《职业病防治法》和《通知》赋予的卫生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防治监管,加强对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源头控制,按照我部2004年放射卫生抽检计划的要求,做好放射卫生监督检查工作。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存在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进行申报,逾期不申报的,依法予以严肃查处。

二、做好建设项目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卫生审查,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
凡新建、改建和扩建涉及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设计)阶段及竣工验收前,必须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性)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和竣工验收,发给批准文件后,方可立项和施工或者投入使用。

三、加强放射源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的监督管理
各地要结合专项行动、放射卫生抽检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全面掌握辖区内放射源诊疗技术、医用辐射机构的现状,依照法律、法规和配套规章加大对医用辐射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为实现放射源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准入管理奠定基础。

四、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管理
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等都是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从事相关工作的单位必须具备规定的条件并取得相应的资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等规定,加强对已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证单位的管理,认真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和定期复核;加快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和职业病诊断鉴定机构认证的进度。今年12月31日后,凡未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和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单位,不得开展相应的技术服务工作。

五、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放射卫生监督水平
为了很好地履行《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通知》规定的卫生部门的职责,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放射卫生监督管理专业队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特别是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调整、充实和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力量,发挥其整体优势,解决人员分散、力量不足的突出问题。同时要有计划地组织专业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考核提高放射卫生监督管理水平。


二○○四年四月十九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商业企业向货物供应方收取的部分费用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商业企业向货物供应方收取的部分费用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4〕136号
国家税务总局
2004-10-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据部分地区反映,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部分收入如何征收流转税的问题,现行政策规定不够统一,导致不同地区之间政策执行不平衡。经研究,现规定如下:
一、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部分收入,按照以下原则征收增值税或营业税:
(一)对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无必然联系,且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提供一定劳务的收入,例如进场费、广告促销费、上架费、展示费、管理费等,不属于平销返利,不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金,应按营业税的适用税目税率征收营业税。
(二)对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如以一定比例、金额、数量计算)的各种返还收入,均应按照平销返利行为的有关规定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金,不征收营业税。
二、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各种收入,一律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三、应冲减进项税金的计算公式调整为:
当期应冲减进项税金=当期取得的返还资金/(1+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
四、本通知自2004年7月1日起执行。本通知发布前已征收入库税款不再进行调整。其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向供货方收取的各种收入的纳税处理,比照本通知的规定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沿街公有营业用房管理暂行办法(修正)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沿街公有营业用房管理暂行办法(修正)
上海市人民政府


(1986年5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根据1997年12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53号令修正并重新发布 2001年1月9日发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95号将本文废止)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沿街房屋的管理,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沿街房屋的作用,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房产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的房屋和单位自管的房屋(以下简称公有房屋)。
凡1984年10月1日以来提供或者使用本市沿街公有营业用房的单位或者个人,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沿街公有营业用房系指从事营利性活动所使用的沿街公有房屋,包括原始建筑设计用于营业的店面房屋和有条件改为营业使用的其他沿街房屋。
第四条 沿街公有房屋的承租户可以利用自住房屋从事营利性活动。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户可以与沿街房屋的承租户协商,以其他房屋交换所需房屋从事营利性活动。
住房有余并能分开使用的沿街公有房屋的承租户,经同意可以出让部分房屋给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户从事营利性活动,但需办理分户手续。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户停止营利性活动后的原出让部分房屋,原承租户可以要求恢复原租赁关系。
第五条 为了方便群众生活,市商业委员会和市房屋土地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房地局)协商确定的商业街、商业地区的沿街公有房屋,可以动迁调整为营业用房。
被动迁户原则上按原居住面积调整安排;居住确有困难的,可以适当放宽。
对不服从调整的被动迁户,可以按营业用房租金标准调整房租。
各单位因调整职工住房而空出的沿街公有居住用房,房产管理部门可以调整为营业用房。但应当给原使用单位以相应的房屋补偿。
第六条 凡使用沿街公有房屋从事营利性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体户,在取得营业执照以前,应当按下列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一)租赁(包括利用自住的)房产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的房屋,向房屋所在地的房产管理所申请,报区、县房产管理部门审批;
(二)租赁(包括利用自住的)单位自管房屋,由租赁双方签订租赁合同,报房屋所在地的区、县房产管理部门备案;
(三)以其他房屋交换房产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的房屋,应当持交换双方签订的交换协议书,向房屋交换所申请,报区、县房产管理部门审批。
第七条 新式里弄房屋、花园住宅、公寓、新建的多层或者高层住宅,公有房屋中的代管产业、代理经租产业、宗教产业以及需要落实政策发还房屋所有人的房屋,原则上不得改作营业用房。确因特殊需要改作营业用房的,必须经市房地局批准。
第八条 沿街营业用房的使用者在办理申请手续时,应当按调整后月租金的10%缴纳手续费。其中,企业事业单位用房的手续费低于10元的,按10元计缴;个体户用房的手续费低于5元,按5元计缴。
第九条 沿街公有营业用房的使用者办理使用手续后,3个月内未领得营业执照的,应当向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注销使用手续,但原缴手续费不退。
第十条 沿街公有营业用房的租金按《上海市沿街公有营业用房租金暂行单价》计缴。
第十一条 取得沿街公有营业用房使用权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户,可以向原承租户补偿合理的因搬迁、装修新迁入房屋而发生的费用。
第十二条 凡通过调整房屋提供的沿街公有营业用房,提供房源的单位可以向承租人协商收取因调整房屋而发生的费用。
第十三条 承租户将沿街居住用房改装为营业用房,必须事先提出改装申请并附改装方案及图纸,经房产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并向规划管理部门申领建筑工程执照后,方可施工。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将沿街居住用房改为营业用房;不得将承租的公有房屋转租、转让或者变相转租、转让。禁止利用沿街房屋非法牟利。
第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由房产管理部门按本市公有房屋管理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自1984年10月1日以来,未办理过沿街公有营业用房申请使用手续的,须按本办法补办手续,但租金标准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执行。
第十七条 郊县城镇的沿街公有营业用房和市区非沿街公有营业用房,可以参照本办法办理。
第十八条 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房地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1986年6月1日起施行。



1986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