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行政便民服务中心首问负责制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8 01:50:21   浏览:896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安阳市行政便民服务中心首问负责制暂行办法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政府


安阳市行政便民服务中心首问负责制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增强行政便民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自觉维护中心“便民、高效、公开、公正”的良好形象,更好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满意的服务,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首问负责制适用于市中心和各分中心全体工作人员。
第三条 本暂行办法所称首问负责人是指到中心办理事项或通过电话咨询事项的服务对象接触或问讯到的第一位工作人员。
第四条 首问负责人的服务规范要求:
(一)服务对象到中心办理事项或联系其它工作,首问负责人职责范围内能够解决的,应当及时办理,一次性告知,必要时提供有关资料、表格等,热情耐心地解答服务对象的询问。
(二)服务对象提出办理的事项不属于中心职责范围和首问负责人岗位职责范围的,首问负责人应当热情相待,耐心解释,并尽自己所知给予指导和帮助。属于中心职责范围的,应当主动告知与何部门、何科室、何窗口联系,必要时应为对方联系有关部门、科室、窗口的有关人员;属于中心职责范围的,但有关人员联系不上的,首问负责人应将服务对象的单位、姓名、联系电话及拟办事项等内容登记清楚,并负责转交给有关人员。有关人员阅知登记内容后应尽快与服务对象联系,了解情况并在规定时限内解决服务对象需要办理的事项。如果有关人员出差或暂遇责任不明确的事项,首问负责人应当及时向上一级领导报告,并负责给对方答复。
(三)首问负责人在接待服务对象时,应文明礼貌、热情大方,使用文明用语,禁用服务忌语。要为服务对象着想,不得冷漠待人,不得推诿扯皮,要充分体现中心工作人员良好的品质、素养和乐于助人的精神风貌。
1、接听电话。当电话铃声响起,要做到“铃响三声,必有应声”、“先说您好,后报部门,再问事情”;
2、接待来访,要做到“主动与人打招呼,热诚耐心问事情,清楚讲解不马虎”;
3、凡属中心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一律不准以“不知道”、“不清楚”、“不归我管”、“我还有事”等为由推脱首问责任或敷衍问讯者;
4、遇到对政策理解有差异或无理取闹的服务对象,首问负责人或具体承办人员要坚持原则,耐心说明,做好工作。
第五条 首问负责制要求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至上,服务第一”和“宁肯自己麻烦百次,不让群众多跑一回”的思想,熟悉中心各项业务和工作流程,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了解各科室、各窗口的职责范围;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业务技能操作水平和快捷办事的工作效率。
第六条 对模范遵守首问负责制,主动热情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工作人员,要及时予以表彰鼓励。要将首问负责制落实情况纳入中心“双优竞赛”活动评比重要内容,对好的要大力表扬,对差的要严肃批评,对贻误工作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七条 对违反首问负责制的处罚。有下列情节者,一经查实,要视情况给予教育、批评、通报和调离工作岗位等处理。
1、首问负责人未及时将服务对象拟办的事项移交给有关人员的;
2、有关人员未及时与服务对象联系、拖延处理时间或以其它借口拒绝、搪塞服务对象的;
3、冷漠对待服务对象,应当告知而没有明确告知有关事项的;
4、对服务对象要办理事项推诿扯皮、不负责任的;
5、对服务对象态度恶劣,使用服务忌语的;
6、其它违反首问负责制服务规范要求的。
第八条 中心设立违反首问负责制投诉电话。对中心工作人员不履行首问负责制要求的,服务对象可向中心投诉中心(5116100)、投诉科(5116006)、督查科(5116001)进行举报。
第九条 本暂行办法向社会各界群众公开。
第十条 本暂行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00三年七月二十一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检察机关计算机通信加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试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机关计算机通信加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试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
19961126
高检发普字[1996]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密码工作领导小组:
  第一条 为保护党和国家秘密信息的安全,加强和完善检察机关计算机通信加密设备使用管理工作,根据中央密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密码工作条例》、《党政系统普通使用管理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密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检察机关普通密码使用管理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检察机关的计算机加密设备,仅限在检察机关内部装备使用,应当对设备的性能、结构等予以保密。
  第三条 检察机关的计算机密码通信网,由各级检察机关计算机通信点组成,最高人民检察院密码工作领导小组对其实施统一规划和管理,日常工作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密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时接受中央办公厅机要局的业务指导和检查。
  第四条 省级检察院密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所辖地、市级检察院计算机普通密码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同时接受最高人民检察院密码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同级党委机要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 计算机普通密码使用开通必须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密码工作领导小组批准验收,其程序及条件是:
  (一)各省级检察院密码工作领导小组所制定的规划方案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密码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批准后,方可实施;
  (二)加密设备必须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密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规定统一选型,未经审查批准的,不得购买使用;
  (三) 配备加密设备的专用保密柜和计算机干扰器;
  (四) 配备符合机要人员条件的加密设备操作人员,并进行上岗前业务技术培训和保密教育,取得上岗资格;
  (五)制定计算机密码工作规划,主要内容是:
  1、 使用普通密码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 密码通信网的范围及加密方式;
  3、 明确组建密码通信网的任务、实施方法及步骤;
  4、 明确密码工作管理体制;
  (六) 建立计算机保密制度;
  (七) 计算机普通密码通信网必须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密码工作领导小组检查验收后,发给合格证,方可开通使用。
  第六条 计算机普通密码通信网仅适用于存储、传递机密级(含机密)以下的信息和数据,“绝密”级信息和数据不得使用普通密码进行传递。
  第七条 加密设备和电子密码钥匙属“绝密”级国家秘密,各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加密设备的维护、密钥的更换,由密码管理部门负责。
  第八条 加密设备的递送要严格包封,“绝密”级件经机要交通或两人以上密码工作人员取送,并在绝对安全的地点履行交接手续。
  第九条 传递密级信息和数据时,要严格执行加密机操作规程,遵守“密来密复”的原则,禁止密件明传、明件密传、明密混传,严禁用普通电话谈论涉及密码和加密机的事宜。
  第十条 本规定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密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河北省在职职工教育条例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河北省在职职工教育条例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1995年7月8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1995年7月8日公布施行)


第一条 为了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本省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在职职工教育(以下简称职工教育),是指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除国家公务员以外的其他在职人员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
第四条 职工教育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相结合。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职工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指导、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职工教育。
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人事、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归口管理职工教育。
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制定职工教育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和义务:
(一)将职工教育工作纳入领导目标责任制;
(二)制定职工教育计划,安排职工参加培训或者接受教育;
(三)制定与劳动、人事、工资制度相衔接的职工教育管理制度;
(四)明确职工教育管理机构,决定职工教育的形式;
(五)提供职工教育场地、必要的设备和图书资料;
(六)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百分之一点五的比例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用于职工教育;
(七)鼓励职工自学成才,表彰或者奖励学习成绩优秀并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
第八条 职工应当按照用人单位规定参加培训或者接受教育,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由用人单位提供条件,脱产或者半脱产学习半年以上的职工,应当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学成后回本单位服务的年限和违反合同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九条 工会组织应当监督、协助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实施职工教育,维护职工受教育的权利。
第十条 中、高等院校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承担职工教育的学历教育任务。
职工学校和职工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将职工教育工作作为主要任务,加强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第十一条 设立涉及学历教育的职工学校,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权限和程序审批。
第十二条 职工学校和职工教育培训机构招生、收费和发放证书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从事职工教育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应当热爱职工教育事业,具备相应的任职条件。
职工教育的专职教师享受与普通学校教师或者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相同的待遇。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应对在职工教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二)、(三)、(五)、(六)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按照管理权限对用人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直至停办,并没收其非法所得;情节严重的,按照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没收的非法所得上缴同级财政。
第十七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5年7月8日